中国篮协近期一项决策引发了广泛争议,原定于2025年举行的全国U19女篮青年联赛因特殊原因被取消。这一决定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女篮青年球员造成了直接影响,包括备受瞩目的2米26新星张子宇在内的潜力球员将错失重要的实战锻炼机会。作为国内青年梯队最高水平的赛事平台,U19联赛历来是输送职业球员的关键通道,其突然取消暴露出我国女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。中国女篮近年来在国际赛场表现亮眼,先后斩获世界杯亚军、亚运会冠军及亚洲杯冠亚军,这一成绩主要依靠以韩旭、王思雨、李梦为代表的黄金一代球员。但随着核心球员年龄增长,队伍正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节点。青年联赛本应是衔接青训与职业体系的重要桥梁,球员在进入WCBA或WNBA前,通过这个平台积累比赛经验至关重要。然而赛事取消使得青年球员失去宝贵的成长阶梯,这对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女篮人才培养链条造成断层风险。
据权威渠道披露,赛事取消的直接诱因与全运会赛制调整有关。2025年全运会新增U18、U22及成年组三个组别,导致各地方队将资源集中投向全运会备战。更关键的是赛事注册制度存在缺陷,规定每支参赛队必须包含7名本单位注册球员,这一硬性要求使得多支球队因人员配置不足被迫退赛。这种行政指令与竞技规律之间的矛盾,反映出当前体育管理体制中竞赛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,如何平衡短期赛事成绩与长期人才培养,成为亟待解决的系统性课题。
中国女篮近年来在国际赛场上表现优异,这主要得益于95黄金一代球员的出色发挥。然而,随着这批球员逐渐步入职业生涯后期,新生代球员的成长情况令人担忧。目前来看,U19年龄段中仅有张子宇和冉珂嘉两位球员展现出较强的实力,其他年轻球员的表现相对平庸,这表明女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隐忧。
今年U19女篮青年联赛因备战全运会而取消,这一决策引发了业内质疑。作为仅次于WCBA的重要青年赛事,该联赛的取消不仅使张子宇等潜力新星失去了宝贵的锻炼机会,更反映出当前青训体系在赛事安排上的不合理性。若此类情况持续发生,将直接影响年轻球员的竞技水平提升和比赛经验积累。
从长远发展来看,如何在保证全运会等重大赛事成绩的同时,为青年球员创造稳定的比赛环境,是篮协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特别是像张子宇这样极具天赋的球员,更需要通过高质量比赛来促进其技术成长。当前女篮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,亟需通过完善青训体系、优化赛事安排等措施来改善,以确保中国女篮在国际赛场上的持续竞争力。
发表评论